目前,我國古代建筑多以木質材料建筑結構為主,在防護火災管理上,如果存在管理措施或操作不當行為,就會導致火災隱患。智慧防火更加方便,操作也簡單,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。雖然文物古建行業已開始電氣火災整治,但是有些很多古建筑群防火措施落后,不到位依然存在著。
古建筑保護實施過程中, 需要依據建筑物的歷史時期和建筑物構造形式進行分析。 對于宮殿、 園林、 佛塔、 寺廟、亭閣、 橋梁等進行分類研究。 古代建筑材料主要以木材為主, 受不同地區、不同環境的影響,木材經久失修, 耐火等級下降。面對不同的時期,不同的環境,可能存在的火災隱患級別不同。以古建筑群中的智慧消防設置為例,為了更好的保護古建筑,需要充分利用古建筑物的實際地理時代優勢,分析如何利用現代科學技術,實施智慧消防管理,加強智慧消防管理的優勢,更加便捷的提升阻燃效果。
巴西博物館大火后,我國對7.13萬家博物館和文物建筑進行了消防安全檢查,列了33家有安全隱患的博物館文物建筑,隱患內容也說的很細,說明了我國對文物古建消防的高度重視。
我國文物古建資源豐富,潛在市場廣闊。據《人民日報》2019年6月11日消息,國務院公布了13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全國劃定歷史文化街區875片,確定歷史建筑2.47萬處。
此外,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前十的省份:山西452處 ;河南357處;河北273處;陜西243處;四川230處;浙江229處;江蘇224處 ;山東191處;湖南183處;內蒙古141處。
古建筑中電線的老化、 電氣裝置的安裝、 裝修過程中焊接疏忽、 游客帶來的易燃物品等都會造成古建筑消防火災隱患,對其產生一定的威脅。
目前文物古建防火方面,已經落地的6大智慧消防案例:
1、靈隱寺“智慧消防”系統,對寺院內的電氣、消防、水務等相關設備設施實時監測,監管消防數據、電氣數據、水務數據、報警信息等核心數據,一旦發生異常報警,就會實時顯示報警時間、地點、災情情況等信息……
2、秦始皇帝陵博物館智慧消防,對消火栓、消防噴淋、消防水池、水箱等設施水壓和液位進行動態檢測,能夠快速發現系統異常及故障……
3、西藏拉薩重點寺廟智慧消防,著力在寺廟推廣運用火災自動報警探測、電氣火災監控、火災視頻監控等,充分運用消防物聯網、“互聯網+”等智慧管理先進技術,科學預防火災。
4、四川遂寧博物館智慧消防系統,將大數據、云計算、物聯網、智能研判、三維建模等新技術運用于消防安全工作中。